恶臭污染作为一种严重扰民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恶臭污染事件投诉比例在不断升高。针对恶臭污染问题,2018年国家发布新的政策标准,对恶臭污染监测提出规范要求。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大气污染防治逐渐进入细分领域,恶臭污染催生的治理、监测和监管等领域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量级。
恶臭污染特征多
根据全国环保举报管理平台统计,2018年1~8月恶臭/异味投诉占所有环境问题投诉的比例为22.2%,仅次于噪声,居第二位。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恶臭异味扰民的问题近些年来越发突出。陈步东表示,恶臭污染的现实问题,源自于我国恶臭污染的特点。
陈步东进一步解释道,我国恶臭污染具有以下特征:
(1)广泛性,我国恶臭污染来源广泛,既有石油、化工、制药、涂装等工厂企业的点源,又有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市政设施的面源、体源。
(2)瞬时性,恶臭物质在扩散迁移过程中,因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会产生气味时有时无的感觉,需要多次往返甚至蹲点查守才能捕捉到真实有效的样品,在一些工厂企业集中、排放源较多的工业园区,还面临着无法识别恶臭污染来源的问题。
(3)复合性,除单一性恶臭物质排放源外,对于众多的生产工艺尾气以及生活设施恶臭源,臭味往往是多种恶臭物质共同散发出的复合味。
(4)投诉频发,恶臭污染属于感官污染,公众可以通过嗅觉感官感知异味的存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的恶臭气体影响了公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导致投诉激增。
(5)治理困难,恶臭气体对于人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高,二者之间的关系符合韦伯-菲纳(Weber-Fechner)定律,当恶臭物质去除90%时,而人感觉到的恶臭强度只去除了50%。
由此看来,恶臭污染特征繁多,很难确定排放源头,治理更无从谈起。
恶臭排放标准松
目前我国执行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是1993年颁布的,已实施20多年。随着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标准中部分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已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人民群众对于周边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要求,有时会出现企业达标排放但公众依然有投诉的情况。因此标准亟待修订。
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修订了七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加严8种污染物限值、完善排放及监测要求等。这对除臭治理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
征求意见稿对现行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大幅度提标,因此会给恶臭治理市场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给恶臭治理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这对恶臭治理企业是非常利好的消息;但同时也对恶臭治理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否满足征求意见稿的排放要求;是否拥有技术研发能力,来提升当前的核心技术以及引进新技术;是否能制造出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仪器设备,减少工程投资等等,这些都是对恶臭治理企业不小的挑战。
与此同时,上海等地也制定了关于恶臭污染的地方标准。国家及地方政府排放标准的制定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陈步东表示,未来的恶臭排放标准会更加严格,随着标准的提高,除臭市场将逐步释放。
各地恶臭标准汇总
恶臭污染治理难
鉴于恶臭污染特征多、排放标准松等问题,恶臭治理是个相对较难的问题。一方面从排放企业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恶臭控制技术适用范围不同,去除效果受恶臭排放源排放物质种类、排放浓度大小、排放参数等因素影响。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缺乏针对不同来源废气排放特征的认识,在技术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致使很大一部分治理项目效果不佳,反复治理情况严重。
另外,相当一部分排放企业或是重末端治理轻过程控制,或是治理设施摆样子走过场,或是缺乏对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导致企业恶臭气体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另一方面从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层面来看,恶臭染来源广泛,溯源工作尤其困难。加之一些地方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人手少、工作量大、效率低,监管能力薄弱,导致管理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解决恶臭污染问题。
*后从治理企业角度来说,一些环保企业治理技术单一或是有问题,无法实现企业达标排放。
由于恶臭污染的特殊性,很难使用单一的技术手段来脱除所有的恶臭污染物(每种技术手段都有着自己不同的适用范围)。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的恶臭污染源,采取多种除臭技术协同治理的方式,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除臭效果。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银河优越会环保”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jinbeidou.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及时删除内容。